祠堂文化是古代传统文化之一,为何名声却不好呢。祠堂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一。
不过,这个文化的名声可不大好。一说到祠堂,我们就想到了族权,想到族权曾经对人的伤害,尤其是对妇女的伤害。伟人把族权与政权、神仙、夫权并列,成为压迫中国古代妇女的四大绳索。
在从清末到五四,再到新中国建立后的许多文学作品,以及各种社会研究专著中,都对族权有着非常多的控诉。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对族权对家族中青年男女压榨的控诉是非常强烈的。《白鹿原》中,白嘉轩也利用自己族长的权力,对田小娥等人进行了残酷的伤害。
而族权的产生,显然就与祠堂有关。因为有了这个祠堂,因此,族权作为一种权力,就在家族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成为了统治压迫的一种工具。也正是因为祠堂产生了这么坏的作用。因此新中国成立后,才坚决彻底地捣毁了祠堂,完全削夺了族长的权力,打散了家族结构。
到了今天,家族结构基本上已经完全消失。我们在给新生儿改名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再按照家族里的排行来改。家族关系也变得非常淡薄,古代那种几世同堂的生活方式完全没有了,甚至连稍微远一点的亲戚,平常大家也不认了。以前下辈对上辈要绝对的尊敬,绝对的服从,现在这些东西也没有了。
不过,在家族文化和祠堂文化消失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它实际上是有好处的。有哪些好处呢?
其一,有效化解纠纷。在中国古代,整个基层的各种矛盾,乡村里的各种纠纷,其实都是在家族中,在祠堂里解决的。当家族族长及家族中的长辈,把矛盾双方请到祠堂协调解决的时候,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进入祠堂后,在解决问题上,不仅仅是讲道理,家族的威权还会发挥一定的作用。
其二,树立良好道德。古代是礼教社会,遵守礼教,就可以树立良好的道德。在家族文化中,作为评判的标准,也是道德。虽然说,古代所维系的道德,是封建道德,对人是有伤害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因为祠堂凝聚起来的家族,在塑造道德上,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
其三,家风家训引领。一个家族的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家风家训。有了这个家风家训,整个家族的子弟,就有了规矩意识。就知道祖宗是怎样做的,自己也应该怎样做。就明白自己一生的言行举止,不仅仅代表个人,还代表整个家族。如果自己做了坏事,不仅仅是给自己丢脸,还是给家族丢脸。有了这样的约束力,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就很容易形成了。
其四,提高凝聚能力。西方社会,是用包含宗教的爱国来凝聚整个民族的。而中国不一样,中国古代一直就是家天下社会,家天下社会,凝聚力就是祖先。因为有同一个祖先,因此整个社会能够凝聚起来。我们中华民族因为认同我们有共同的祖先炎黄,因此整个中华民族一直血脉相传,永远屹立不倒。在一个家族中,也因为有共同的祖先,让这个家族具有更多的向心力。这对于团结家族成员,努力拼搏奋斗,作用是很大的。
正因为看出了家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祠堂又是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近年来,恢复祠堂的呼声,也渐渐地多起来。而有一些地方,也正在进行一些祠堂建设,希望让这个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那么,祠堂应不应该恢复起来呢?
该不该恢复,从上面我们对家族文化祠堂文化在古代社会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已经明白了。
如果通过修建祠堂,恢复家族文化,能够有效地化解民间纠纷,树立良好道德,提高社会凝聚力,当然是最好的。这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作用都是很大的。
但是,如果在兴建祠堂,恢复家族文化的过程中,让陈旧的家族暴力也恢复起来了。或者因为恢复祠堂,形成了黑社会性质的小团体。或者家族的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不符。或者在家族力量的发挥中,违背了国家的法律法规。显然,这样兴建祠堂是没有意义的,而且还是有害的。
所以说,兴复祠堂是一把双刃剑,该怎么建设引领,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