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沉银、宋代石龙、汉代崖墓群……文物遍布,彭山区文管所所长吐露心声——
3月21日,眉山市彭山区文管所所长吴天文给一家公司递送材料,请公司给位于该区江口镇政府旁边的汉崖墓博物馆安装无线监控摄像头。随着岷江江口段河道被正式确定为张献忠沉银的遗址之一,以及近日爆红网络的宋代石龙开始修复,一直秉持“财不外露”原则的吴天文深怕“树大招风”,进一步加强了当地文物的安保措施。
【边干边学半路出家向“专业”靠拢】
吴天文1992年退伍后,分配到文管所工作。作为基层文物管理单位,他们没有挖掘的权限,只是“看管人”,员工也很少。吴天文从出纳到库房管理再到野外文物点巡查,什么都做。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彭山区文管所不得已请了一位对彭山区人文历史有所了解的退休教师,大家边工作边交流。
从什么都不懂,到有了一点文保的感觉,吴天文用了大概四五年,渐渐迷上了这些不说话的陈年器物,“他们的神秘感很吸引我,都是稀奇不易看到的,并且里头的知识几辈子都学不完。”
去年江口沉银遗址的论证会,来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以及北大等众多高校专家,他们分别从考古学、明清史等不同专业角度分析判断,不仅实地考察遗址,还要仔细考证出土文物,并与史料记载相印证。跟着专家看、听、学,吴天文开了眼界;由于彭山的汉代崖墓群价值颇高,每有对汉代历史有研究的专家下来,他都格外留心地学习。“基层文保工作者不精专,但是得博,文物保护管理、展览宣传等都要知道一些。”吴天文说。
【加强管理从部门保护到全民动员】
近几十年,彭山区城市建设速度前所未有,一动土就挖到文物的事情也不新鲜。2005年的七枚银锭、2006年的钱币窖藏、2011年的金封册、金币……文物陆续出土,可见历史遗存丰富。
最大的挑战来源于群众的文保意识不强。“银锭和金册刚露出来,就被施工的民工拿走了,我们接到通知的过程中总会有延误,都只有事后追缴,请公安保护现场,当地政府协助追回文物。”吴天文介绍,要在附近张贴告示,宣传文物法,询问挖掘现场有哪些人,逐步缩小范围,再挨家挨户去问、做工作,虽然银锭足足花了1个星期才找齐,所幸没有流失出去,金册等也都悉数完璧归赵。
除此,野外文物点分布偏远、面广点多,也是一大工作难点。比如汉崖墓,有5千多座,漫山遍野分布有几十平方公里。“上世纪90年代,有义务文物保管员,但市场经济了,老让人家义务工作,久了就懈怠,有情况也不上报了。后来争取到财政支持,给每个乡镇的文物看护人员每年一两千元不等的补助。在每年发放补贴的时候,给他们培训文物保护的注意事项、提高警觉意识等。”
“去年一个村民种庄稼,不小心掘开了一座墓葬,把里面的陶罐、陶碗等十多件文物拿回家。我们保护员听说后,连夜做工作,追回了文物,现在已经登记造册入库。”吴天文介绍,国家还给予该村民2000元奖励。
针对野外盗墓时有发生的情况,国家公安部和文物局联合下发了文件,出台奖励机制,鼓励全民参与文物保护。吴天文对此文件非常重视:“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发现,彭山区文物由以前的几百件增加到上千件,算上一枚一枚的古钱币的话,有上万件,种类囊括了金银铜铁瓷陶石器等,安保压力增加了不少。这几年陆续投入10多万元,完善了报警、监控等安防措施,但只有群众都认识到文物的价值,自觉爱惜、维护,才是对文物最有力的防护墙。”